絕地追兇讀後心得:鉅細靡遺的找尋,只因真相至關重要

書影評論 Vision維觀點

小時候第一次看的推理小說是「福爾摩斯」,當時就對他驚人的觀察力和精湛的推理解構能力佩服不已,不過小說畢竟是小說,心中清楚明白這是虛構的。但在內心深處某個角落卻又對那發現真相地緊張過程和充滿邏輯地說明推理時間嚮往不已,也就從那時開始就迷上了推理小說。
這次拿到「絕地追兇」原本心中以為只是本虛構故事的推理小說,誰知一翻開後就有如在看Netflix裡面紀錄片般的帶著我們回到1988年,那是科學正待飛揚的時代,而犯罪手法也是推陳出新造成了許多懸案,畢竟當時的警方還是習慣用直覺和破壞現場的方式在辦案,但其實鑑識科學已經漸漸萌芽,而鑑識科學的始祖居然就是「福爾摩斯」,他在書中運用了觀察、蒐證、科學分析手法來解決一個個的謎題;剛好有群科學家和犯罪學家都是柯南道爾博士的書迷,也在各種機緣下運用科學手法協助過警方辦案;他們都覺得如果可以運用各式新興科學,如地質學、礦物學、昆蟲學、基因學…等地專業人士來組成團隊協助警方尋找真相的話,或許就不會那麼多未解決的懸案了。而這就是「國際死亡調查組織」的開端。

面對挫折及專注細節


我非常喜歡書中的敘述在於它不是只對「埋豬人」歌功頌德,而是清楚的說明它們可以越來越好就是來自於它們願意面對失敗和錯誤。
書中提到了許多次的失敗反而讓它們更堅定要「被害人與其親屬發聲」個理念。
並從中找到準則「你對犯罪環境和埋屍環境的了解越多,找到確切埋屍地點的機會就越大。」所以它們在面對官方的請求支援時會提供專業的調查表讓警方人員填寫才決定是否支援及派遣的規格,因為「細節決定成敗」。

理論落實於現場的學習


人們對於科學家總有著「這群人只會躲在實驗室發表高論」的刻板印象,但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見雖然它們也經歷了「研究與現場調查」的混亂,但這是一群有著共同興趣「熱愛福爾摩斯」並且積極將科學帶入現場直接操作驗證的不一樣科學家,對他們來說,成功,不是找到屍體而是有學到新知。

尋找專家嘗試新科技


別誤以為「專家」都是一群冷漠且夜郎自大,每個人都想當領頭羊的人。在「國際死亡調查組織」這裡,每當有案件時,他們總是懷抱著熱忱並積極尋找更符合當時環境所需的新專家和新科技來組隊,並在過程中充分討論及鉅細靡遺的觀察和演繹,只想把真相找出來,不僅是因為破案的成就感及名聲,而是因為死亡調查組織的格言「謀殺案的追訴權沒有時效限制,哀傷同樣沒有」。


這本特別的紀實書讓我們明白真實的案件比小說更離奇更駭人聽聞,全美每年15000起凶案,僅66%宣告偵破!也就是有5000名凶手,仍隱身在人們身邊。但因為有了這群埋豬人所組成的國際死亡調查組織,在他們努力不懈下讓一件件懸案得以有所突破,而他們之所以願意這樣做,只因為雖然沒有人能讓失去的生命回到世上,但如今死者所愛的人,不再需要猜測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悲傷沒有時效,而真相至關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