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礙」書評:母礙?抑或父礙?但那不是你使壞的藉口
2018 Mar 25 書影評論 Vision維觀點
或許是自己當成為「家長」這個角色才過兩年初,因此在看到諾娃.李.邁爾(Nova Lee Mailer)的「母礙」(De kraamhulp)時,對於書中的蒂蒂那剛生產完的虛弱樣貌是心有戚戚焉,彷彿這件事情才在昨天發生般的被喚起;而在看這本書時也感受到作者創作這本書背後用心的叮嚀。 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 日本犯罪心理學家森武夫曾說過:「家庭是個人個性的塑造場所。」父母的以身作則對於孩子的成長的確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那不是絕對。有人從小被家暴,就發自內心發誓未來不會當個打小孩的家長;但也有人家庭和樂,父母也開明願意多花時間陪伴,卻還是走向歧途。 一切的根源其實還是來自於自己。是自己做出的決定導致了後果,因此不能拿「原生家庭」來幫你揹鍋。人一生當中總會遇到許多考題,有人透過考題學到更多,讓自己更成長,但也有人因此一厥不振,彷彿全世界都欠他一個道歉,但是問題真的都在別人身上嗎?手指著別人其實不就是逃避自己內心世界的最簡便方法嗎? 你只需要多用心溫暖一點 這是個「鼓勵」與「溫暖」很稀缺的時代,大多數人都是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態度,更有甚者還會落井下石在你危難之時在背後踹你一腳;看看PTT上面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酸民,你就明白我的意思。 但你我依然可以在這人與人信任感越趨薄弱,距離越拉越遠的社會氛圍下,選擇當那位不吝伸出手替對方鼓掌,拉人一把的推手;當個有溫度的好人,其實得到最多的是自己,周遭的人感受到你的無私用心,自然無形中有了好的循環,最後都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回饋到自己身上。 逃避只會讓自己更陷入困境 書中身為父親的兩位角色其實都是那最大的因,從來不願直視事情的本質,遇到看似困難的表面,連那背後的本質都沒去了解,只是一昧的利用工作利用別人的善意逃避,並情緒勒索周遭的人,等到發現真相時都後悔莫及了。 逃避只會讓眼前的阻礙石頭越變越大越變越多直到你不得不正視它,但到那個時候卻都要用更大的力氣去處理搬移;何不在剛開始時就專注在問題本身,探究問題的本質找到你當時能力的最佳解。
「母礙」這本書的劇情總在轉折處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當你翻著書跟著女警米麗安越挖越深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一切看似無關的點卻在背後有著許多牽連的線編織成一張緊密的網,當收網的那一刻更發現原來看似善良的好人表面其實才是造成問題的關鍵因素。 「母礙」也即將改編拍成電影,真的很令人期待在國外熱銷突破20萬冊的這部驚悚小說在電影上會有怎樣的呈現及表達,讓我們拭目以待。 購書連結: 母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