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的勝利 書評:7482個眼淚的日子,期許世間不再有歧視與遺憾
2017 Nov 14 書影評論 Vision維觀點
愛,一個神奇的字眼,很難用精準的文字表達,但卻是人性中最美的體驗,不論是何種的愛,只要沒有影響干擾他人,每個人都有愛的自由,但居然一直到2015年在美國的同性戀才得到真正的婚姻平權! 綜觀古今,其實同性戀早在古時候就有所謂的「斷袖之癖」,翻開歷史,舉凡柏拉圖、漢哀帝到現代的蔡康永、艾倫佩姬…其實這就像呼吸一樣的正常,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要愛誰的權利,但只因為這樣的人不見得是多數卻就要受到歧視、異樣眼光和輕蔑的對待,好像見不得光的罪犯一樣,每當看到那些反同人士在台上用扭曲的態度大聲疾呼自以為正義的歪理,那只讓人感到多麼詭異和噁心呀!像是「同性戀無法生育,所以不應該承認」之類的反對聲音,但這樣的謬論真的很可笑,多少異性戀結婚了也沒生孩子還離婚了,難道這些人也不應該享有婚姻權嗎?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婚姻平權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可以從3個生命的重點來看:
1. 生
生的部分我們看的是「撫養權」,不論是認養或著是代孕生子,在台灣目前僅可單身收養,無法在法律上共同撫養,當他們想大聲疾呼「我是家長,我沒有讓我孩子上學,可以打給我;如果我不顧孩子,可以懲處我」但現行卻是主管機關必須要和他們說「不行,只能讓孩子有一個家長,除非他是異性婚姻的孩子才能有兩位家長!」 天呀!這不但對家長更對孩子有很大的傷害呀!2. 病
是人都會生病,但當LGBTQ伴侶其中有一方需要手術的時候呢?雖然台灣現行醫療法是同意可以讓「關係人」簽名同意,但「醫療法」及其相關函示並未說明關係人的效力順位,因此大多數情況,兩個相愛的人在這生死交關的時刻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醫院站在避免事後產生糾紛,還是傾向於等待「家屬」來現場簽名這樣諷刺的情形一再上演。3. 故
當面臨生命的離去,總是會想要為留下來的另一半準備些安家立命的遺產,像是房子和存款,但看看畢安生的男友,他必須要在癌末時找來家人、律師、公證人,在病榻前面對繁雜的法律條文,只為了能讓畢安生能在日後能有安居之處。或是如書中的吉姆和約翰,他們已經在別州辦理婚姻證明,但在約翰臨終時的死亡證明上的配偶欄卻只會寫著大大的「未婚」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