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書評:每天2分鐘細微的調整將會成就不可思議的自己

書影評論 Vision維觀點
習慣,是我們經年累月累積而來而不加思索在我們面對人事物時下意識的直接反應,這樣的行為或慣例長而久之就造就了我們看似既定其實是自己造就的命運,清代有位文人劉蓉就曾說過「習之中人甚矣哉!足履平地,不與窪適也;及其久而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
當我們保持一個每周固定時間去運動並注意飲食的習慣,長期下來身體必然會比較健康,而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養成每天大魚大肉並長期酗酒的習慣,過一段時間或許我們都要去醫院報到了。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清楚指出「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只是當那結果出現時我們是欣然接受還是後悔莫及?
而要如何讓我們能夠擁有自己想要的習慣呢?書中分為3個部份:

1. 注重系統而不是目標
很多人都很喜愛定目標,但又有多少目標最後如寫在沙灘上般,一陣風或一陣海浪捲過就消失沒達成了呢?但不是說定目標沒用,而關鍵是「目標是確立方向,但真正可以長久讓我們成長改變的卻是如何建構一個持續調整自己的系統」。最終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不是目標而是系統。

2. 改變身分認同才能由內而外的改變
要改變習慣建立系統,如果只是著重在改變外在的行為其實效果有限,賈伯斯的蘋果電腦會成功不是在於它的硬體規格而是賈伯斯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蘋果產品,他是在引領變革和潮流,它們就是要「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這就是內在的自我設定改變,假設你是要戒菸的人,有個抽菸的朋友當他拿菸給你時,你的回答是「我正在戒菸」還是「我不抽菸」呢?後者就是改變了自我的信念而前者只是一個行為的改變,如同賽門‧西奈克的「先問,為什麼」裡面提到的「黃金圈原則」就是要從最內在的信念開始改變然後向外影響到自己的行為進而建立起不一樣的系統及習慣。

3. 打造一個讓自己輕而易舉改變的環境
全書很大篇幅都在說明這個「如何持續改善自己習慣」的環境,從4個基底打造環境的根本
    1、提示:透過提示,也就是Trigger(觸發器)來讓自己覺察、警醒。
    2、渴望:有人喜歡挑戰、有人喜歡獎賞,讓你喜愛的綁定你所要調整的習慣。
    3、回應:感覺建構環境的不易?那是因為我們建構自己不要的習慣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當要刻意改變,潛意識是會想要反抗和疑懼的,這時候就需要萬丈高樓平地起,從「2分鐘法則」開始重複。
心理學家就指出「重複是孩童開始訓練專注力和學習的重要機制」,而「超腦零極限」這本書同樣提到透過「重複」加強大腦對事情的判斷及認知,讓習慣進入我們根深蒂固的大腦並取代掉我們想要汰換的習慣。
    4、獎賞:讓每次都完成小改變的你都有一個獎賞並在完成更大改變時有更大的獎賞吧。透過此模式可以讓你的大腦有種完成後會有好事發生的經驗模式。
然後持續的重複、追蹤、調整就像在基底上開始插秧然後施肥、除草不斷的在打理好環境。就像「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一書中所提到的「運氣這玩意兒,絕不屬於你。幸運,卻能完全由你掌控」,「掌控幸運不是苦苦向外找尋,而是將環境打造好,幸運草就會自己出現了」。

查理.蒙格一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說道「絕對不要有任何的意識形態」,而透過每天每次原子般習慣的調整,其實在不知覺中,我們也可能因此掉入某種極端,為了抓住角色認同或是操之過急,很容易會忘了初衷的「為什麼」,因此作者最後更提醒我們要不斷追蹤及複查,以免陷入窠臼。
人會改變不是「追求快樂」就是「逃避痛苦」讓我們的原子習慣以追求更好的自己那份快樂為始,有耐心做好一段時間的等待,等待期間讓不想踏入舊有自己的痛苦為用驅使我們每天2分鐘微小調整前進,我們都將不斷達成自己許多更好的改變為終。
 
 

相關文章